2025年6月,在承载千年文明的龙门石窟,我院2024级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杨浔以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。面对游客翻越护栏、进入佛窟内部触碰石雕造像的违规行为,杨浔同学立即上前制止,并迅速联系景区工作人员与执勤民警,有效阻止了对珍贵文物的破坏。
景区管理人员获悉此事后,向杨浔同学表达了真挚的感谢,对其高度的文物保护意识表示赞赏,并承诺将加强管理,杜绝此类事件。为表彰杨浔同学守护文化遗产的义举,景区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赠予儒学高等研究院。锦旗上书“洙泗弦歌余韵在,杏园桃李育英才”,既赞扬了杨浔同学知行合一的高尚精神,也是对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育人成效的肯定。
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以传承中华文脉为己任,聚焦古文、古史、古哲、古籍等古典学术研究,致力于培养兼具深厚学养与文化担当的新时代人才。学生们既在“全球汉籍合璧工程”项目里,寻访保护海外散落汉籍,为国护典;也在民俗田野调查中,深入古村落调研非遗,为民族寻根。学子们在文化滋养和躬行实践里完成了山大儒院的精神传承。
《论语》有云: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杨浔的勇气并非一时冲动,而是在儒学院学术传统与育人氛围中长期浸润的自然体现,植根于对文物脆弱性与珍贵性的深刻认知,饱含着对跨越千年的民族记忆与文化血脉的敬意。守护文物,即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文化根基。
文物虽无声,但会铭记每一次真诚的守护。未来,儒学高等研究院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核心,深耕文化沃土,引导更多学子将所学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以实践促学,涵养家国情怀、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。

图文丨儒宣